K组头名之争,德国和斯洛文尼亚赛前都是4胜0负,强强对话,互相检验彼此成色。
澳大利亚80-91不敌斯洛文尼亚之战给德国主帅提供了参考案例,澳大利亚全场夹击东契奇,斯洛文尼亚熟练处理局部4打3,全民皆兵,轻松把澳大利亚防线打穿了——实践证明,全场无脑夹击东契奇显然行不通。
德国吸取了经验教训,首节派邦加主防东契奇,单防为主,逢掩护1-5号位无限换防。德国的用意十分明显:请东契奇一打一,不夹击,不给其他人空位得分机会,赌东契奇一个人能否抡死整支德国队。
东契奇少年老成,首节一己之力摧毁了德国的换防策略:高位挡拆起手,利用德国逢掩护换人,点名军训施罗德和泰斯为主,包括连续低位背身单打邦加。他单节9中5独得12分,背打、面筐突破、撤步三分、急停抛投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把德国队的单兵换防打得没脾气,更可气的是德国全队首节11分,居然还比东契奇的个人得分少1分。
首节比赛证明,德国以单防为主结合换防策略的防守策略对东契奇几乎无效,这招不行还得换。
德国第二节拿出了杀手锏,防东契奇持球发起挡拆不再无限换防,改为内线球员泰斯/大瓦格纳对东契奇先延误再返位——不让东契奇利用挡拆随意点名捏软柿子,并且泰斯和大瓦格纳都是小球内线移动能力出色,既能防出来也能收回去,德国内线的换防能力和移动能力是本场限制东契奇的关键。
德国队也开始对东契奇低位背打上夹击,首节德国锋线最好的防守者邦加被东契奇连续在低位强吃,包括一次2+1,邦加一对一在低位确实顶不住东契奇的身板,德国主动采用夹击逼迫东契奇在低位出球,不让东契奇舒服的低位坐打。
德国第二节的针对性调整拿走了东契奇的错位面筐点名和低位背身单打,只许东契奇面对防守进行高难度强投——撤步三分或急停抛投赌一锤子买卖,德国尽量不让东契奇接近篮筐,考验东契奇的远距离投射效率。
防守策略之外,还有一些小动作搞东契奇的心态。这一战的转折点实则从大瓦格纳篮下进攻犯规肘翻东契奇开始,东契奇退防故意撞倒大瓦格纳睚眦必报,他不仅和对手较劲,还和裁判较劲,甚至和自己国家队的主教练较劲。
东契奇的脾气秉性彻底让斯洛文尼亚乱了心神,大好局面被德国蚕食并反超,再也无法匹配上德国的强度。
东契奇本场22投9中,三分球11中2,个人效率不高,典型的球霸打法。其它四个首发队友最多出手7次,东契奇运球过半场单打三分赌一锤子买卖,全队看他一个人表演,这显然不利于斯洛文尼亚的团队化学反应。
东契奇作为球队领袖在这一战无论投篮选择还是脾气控制毫无疑问都是反面教材,如果将本场的东契奇比作一个易燃易爆的火药桶,施罗德则像一座冰山一样冷静地带队取胜。
施罗德和泰斯的挡拆二人转直接摧毁了斯洛文尼亚的防线,施罗德能突能投,泰斯能顺下吃饼终结还有一手三分射程,中路2V2打得斯洛文尼亚没脾气。
斯洛文尼亚不敢采用换防策略,施罗德速度快,能小打大军训斯洛文尼亚内线托比和迪梅茨,并且篮下泰斯、大瓦格纳、邦加都具备惩罚错位的能力,德国虽然无法单防东契奇,前场高度和体型欺负斯洛文尼亚其他人绰绰有余;斯洛文尼亚本场防施罗德挡拆主要采用蹲坑,施罗德一度持球借助单挡掩护中远投连拿8分,专打托比和迪梅茨两个内线收缩不出;斯洛文尼亚不敢夹击,邦加、奥布斯特、泰斯、罗、大瓦格纳、蒂曼、吉费、霍拉茨都有定点三分能力,并且欧洲球队战术素养极强,局部处理4打3简直是送分。
施罗德能突能投能策动的双能卫全面打法支撑起了德国的进攻体系,外有射手群解放空间,挡拆一招鲜吃遍天。
斯洛文尼亚第三节落后20分时进行了最后的挣扎,阵地战防守变2-3联防搏命:德国如果能持续投进三分球破联防,比赛就彻底打花;德国如果投不进,玩命推反击,赌一线生机。
斯洛文尼亚依靠联防一度将分差缩小至12分,但大瓦格纳连拿8分,他和罗连续命中三分彻底扼杀了斯洛文尼亚的翻盘希望。
斯洛文尼亚不仅东契奇个人终结效率不佳(22中9、三分11中2),射手群本场发挥也相对低迷,全队三节三分球25中5,领袖和射手群集体失准的夜晚显然回天乏术。
东契奇有能力但脾气暴躁,防守不卖力,爱和裁判摊手抱怨,这显然不是一个完美领袖的模样。他是一个罕见的天才球员,能把斯洛文尼亚带到世界强队的舞台功不可没,但斯洛文尼亚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东契奇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冷静无私的领袖显然比一个易燃易爆的火药桶更能激发队友的潜力。
东契奇个人22次出手、6助攻,斯洛文尼亚其他队友最多出手7次;施罗德此役出手11次,送出10次助攻,泰斯的出手数被施罗德喂成了全队第一。
这两个核心控卫假设让你选,本场比赛你更愿意和谁一起打球呢?